圖片來源: 加勞德大學
當我們想到科學家時,常常會想像他們彎腰坐在實驗桌前,專心思考,並在黑板上寫下方程式。但我們不常想像的是,科學家可以通過手語、讀唇或視覺提示而不是聲音來交流。然而,在歷史上,聾人個體對科學做出了非凡的貢獻——打破了聲音的障礙,不是靠耳朵,而是靠他們的才智。
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慶祝著名聾人科學家的成就,他們證明了創新和智慧不受聽覺的限制。
1. 湯瑪斯·愛迪生 (1847–1931)
領域: 發明家,電氣工程,物理學
雖然愛迪生並非天生失聰,但他在童年時期變得聽力下降,最終幾乎失聰。雖然他並不完全認同聾人社群,但他的聽力損失無疑幫助他專注於實驗。愛迪生擁有超過1000項專利,發明了留聲機、白熾燈泡和早期的電影攝影機。
趣聞: 愛迪生曾說,失聰讓他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,而不會受到對話或噪音的干擾。
2. 安妮·賈普·坎農 (1863–1941)
領域: 天文學
坎農因猩紅熱而失聰,是哈佛天文台的先驅天文學家。她開發了現代恆星分類系統(O, B, A, F, G, K, M),至今仍在使用。儘管在男性主導的領域中失聰,她一生中編目超過350,000顆恆星。
名言: “分類恆星可能看起來不那麼令人興奮,但要理解宇宙,我們必須從命名其內容開始。”
3. 提莉·阿斯頓 (1873–1947)
領域: 教育工作者,殘疾倡導者
雖然主要以作家和教育工作者而聞名,提莉·阿斯頓是盲人和聾人,並倡導可及的教育和識字。她創立了維多利亞盲文作家協會,並為殘疾人士的權利而奮鬥,激勵了後來的殘疾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。
4. 亨麗埃塔·斯旺·利維特 (1868–1921)
領域: 天文學
利維特在晚年聽力下降,但她發現了恆星的光度與周期之間的關係。她的工作幫助未來的天文學家如愛德溫·哈勃測量宇宙的尺度。她的失聰並未妨礙她在哈佛大學天文台作為“計算機”(當時人類計算器的稱呼)的細緻工作。
5. 卡羅琳·所羅門博士
領域: 海洋生物學
當代聾人科學家所羅門博士是加勞德大學的教授,專注於水質和環境科學。她是聾人在STEM(科學、技術、工程和數學)領域的強大倡導者,並為聾人和聽力受損的學生使用視覺教學技術和可及的學習工具。
亮點: 所羅門博士曾表示,失聰幫助她以不同的方式看待科學——字面上。她利用視覺觀察來增強她在海洋生物學領域的實地工作。
當科學的世界包含多元的聲音時,它會變得更加豐富——這也包括聾人的聲音。這些科學家不僅克服了障礙;他們擴展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。他們的故事提醒我們,知識不僅僅是聽到的——它是觀察、質疑、實驗和分享的。
無論你是學生、教育工作者,還是對科學感到好奇,請記住:聾人科學家並不是例外。他們是必不可少的。
常見問題
聾人可以成為科學家嗎?
當然可以!聾人可以在任何科學領域中蓬勃發展——從生物學到物理學再到天文學。只要有合適的工具(手語翻譯、字幕、AI技術如Hearview應用程序和字幕眼鏡),前景無限。
聾人科學家面臨什麼挑戰?
在學術或研究環境中,溝通障礙可能相當顯著。然而,許多聾人科學家開發了創新的合作方法——使用翻譯員、書寫或技術如Hearview應用程序和字幕眼鏡。包容的環境會帶來巨大的不同。
是否有支持聾人學生在STEM領域的計劃?
是的。像加勞德大學和國家聾人技術學院(NTID)這樣的機構提供專門的計劃。此外,像DeafTEC和Deaf STE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