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e Gallaudet Legacy: Pioneers Who Unlocked the World for Deaf Education

甘露德遗产:为聋人教育打开世界的先驱们

圖片來源:1990-2025 ABILITY Magazine

在華盛頓特區的心臟地帶,加洛德大學作為全球聾人和重聽者的賦權燈塔而矗立。但它的故事始於兩位有遠見的男人——父子,他們不懈的奉獻重塑了聾人教育的格局。

托馬斯·霍普金斯·加洛德(1787–1851)

  1. 一次命運的相遇點燃了使命
    • 1814年,托馬斯遇見了他的鄰居梅森·科格威爾博士的8歲聾女兒愛麗絲·科格威爾。因她的孤立(當時美國沒有聾童學校),他發誓要找到教育她的方法。這導致他進行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歐洲之行,研究聾人教育方法。
  2. 與聾人教育者的歷史夥伴關係
    • 在巴黎,他說服了皇家聾啞學院的聾人教師洛朗·克萊爾與他一起回到美國。克萊爾是第一位故意橫渡大西洋的聾人(1816年)。他們共同創立了美國聾人學校(1817年),這是美國第一所永久性的聾童學校。他們的合作將法國手語(LSF)與當地的美國手語傳統相結合,為美國手語(ASL)播下了種子。
  3. 他差點成為一名牧師
    • 在全心投入聾人教育之前,托馬斯學習神學並被任命為公理會牧師。他的宗教背景影響了他對聾人道德和智力潛力的信念,主張他們作為“上帝的孩子”應該接受教育。
  4. 一位不情願的名人
    • 儘管他更喜歡教學和寫作而非公共名聲,托馬斯卻成為了聾人教育的國家人物。他撰寫了 《聾啞人簡明教學系統》 (1832年),這是美國第一本針對聾學生的教科書之一。

愛德華·邁納·加洛德(1837–1917)

  1. 在非常年輕的年齡接管
    • 1857年,愛德華在20歲時成為哥倫比亞聾啞盲人學院(加洛德大學的前身)的校長,接替因突發疾病去世的哥哥。他將該機構領導了46年,將其轉變為一所授予學位的大學。
  2. 在全球壓力下的手語捍衛者
    • 在1880年意大利米蘭會議上,全球教育者投票決定禁止手語,轉而支持“口語主義”(教導聾人學生說話和讀唇),聲稱手語是“原始的”。愛德華拒絕遵從,挑釁地聲明, “聾,儘管是完全和先天的,並不限制其主體的智力發展。” 他的抵抗使ASL作為加洛德的核心教學工具得以存活,保護了聾人的文化身份。
  3. 與總統的聯繫
    • 愛德華親自遊說亞伯拉罕·林肯總統授予哥倫比亞學院頒發大學學位的權利。林肯於1864年簽署了該章程,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所為聾人學生設立的學校。該校於1894年更名為加洛德學院(1986年更名為大學)以紀念他的父親托馬斯。
  4. 作為家的校園地標
    • 愛德華在校園內的第一號房屋 (建於1869年)住了近50年,這是一座35間房間的維多利亞哥特式大廈。這座房子現在是一個國家歷史地標,擁有一個秘密樓梯,他用來悄悄進入校園會議,還有一個餐廳,他在那裡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聾人活動家和學者。
  5. 倡導的家庭遺產
    • 愛德華的女兒梅布爾·加洛德·哈伯德嫁給了亞歷山大·格雷厄姆·貝爾(電話的發明者)。儘管貝爾後來支持口語主義(與愛德華的信念相悖),但家庭的聯繫依然存在,梅布爾成為了聾人事業的贊助人。

共享的遺產與特點

  • 一座凍結在時間中的雕像:校園內的托馬斯·霍普金斯·加洛德和愛麗絲·科格威爾雕像,由丹尼爾·切斯特·法蘭奇雕刻(他後來創作了林肯紀念堂),於1889年揭幕。愛麗絲被描繪成將一束花遞給托馬斯,象徵著她的故事啟發了他的生命工作的“禮
x